在台灣解除戒嚴30周年紀念日,蔡總統發表了〈向台灣人民致敬〉的臉書感言,果然文情並茂。她特別提醒,解嚴不只是前總統蔣經國的貢獻,而是「台灣人民」的努力成果。「唯有相信人民是讓國家前進的動力,中國信託房屋貸款率利試算台灣的民主才會不斷往前邁進」。蔡總統更指出「民主與自由是台灣銀行就學貸還款餘額查詢台灣的優勢」,而且她「願意跟所有台灣人民一起努力」。總統的聲明很正確地將解嚴歸功於「人民的努力」,且將解嚴的內容定位為「民主自由」。



但許多人可能也要問一個嚴肅的問題:在蔡總統的心目中,「誰」才是「台灣人民」?她真的想跟「所有台灣人民」一起努力嗎?還是說,只有支持蔡總統的人民,才配掛上「我是人」或「台灣人」的標籤,就像2012年小英選輸時,醜化投給對手的689萬(多數)台灣人那樣?再來看看總統臉書上所云:「我希望台灣有更多的新興本土力量能加入民主政治的運作」。看來很合理,但請問在台灣,今日哪一個政治人物,不是由台灣人民一票票選出來的?依現行法律,新移民歸化後10年內都不能參選。這麼嚴苛的法律下,到底誰還不夠「本土」?這又是在玩省籍?難道是要在今日批評她的聲浪愈來愈大之際,把反對者都打成「中國人」或「非本土」?

蔡總統又說,希望將來「台灣的所有政黨,都能站在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,來思考國家的未來」。這當然是自封民進黨為「台灣主體性」,而把國民黨定位為「非台灣主體性」。然而,蔡總統不是一直說,您在兩岸政策的方向上是「維持現狀」嗎?既然您也要維持國民黨執政時期的「現狀」,那如何能說民進黨才是「站在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」呢?難道同樣是現狀,貴黨做就叫「台灣主體性」,別人做就是「親中賣台」?台灣主體性,到底是人民真實的擔心,還是你們鬥爭敵人所用的標籤?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,是蔡總統表示「執政不是將各個青年就業補助公民團體的主張照單全收,執政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」。誠哉斯言,個別的公民團體多是「單一議題取向」:政治團體、工運團體、環保團體、工商團體與職業公會,各自關心自己的目標與利益。他們都可自稱「公民團體」,並行使言論、結社與集會自由,痛批其反對的政府措施。然而,執政黨必有自己的優先順序,也難免忽視某些團體,妄想討好每一個公民團體,政府就永遠陷入父子騎驢的難局。國民黨過去幾年就是被這樣罵垮的。問題是,小英主席在前幾年可曾稍微「體諒」政府要有「優先順序」之難為?沒有嘛!既然你們永遠挺「反對的聲音」,那今日被罵也只是剛好。怎能一執政,就擺架子教訓人民說:「政黨與公民社會」之間要維持「更理性健康的互動模式」?這不是赤裸裸地表示以前的模式「不理性不健康」嗎?不是等同於宣告「我們就是有差別待遇,當年是利用你們的」?解嚴已經30年,如果直到今日還要在「人民」內部區分敵我。凡是「非我族類」,就用刀片拒馬隔絕,就定位為恐怖分子,就說人家是不識時務的公民團體,甚至不把人家當「台灣人民」,那其實不是蔡總統筆下的民主自由,而比較像對岸的「人民民主專政」。誰的心裡還在戒嚴?(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、筆震論壇召集人)(中國時報)

高雄學生小額借款2017結婚貸款率利最低銀行




7DA09693978A7355
arrow
arrow

    林俊佑仿荒否後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